不法之地向透明化监管的演变
随着网络订餐平台的涌现,线下参差不齐的小作坊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随之也带来了极大的卫生安全隐患。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央视曝光“饿了么”平台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甚至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虽然曝光的只是一个平台,但显然这些问题具有共性和普遍性。
网络餐饮作为全新的领域,自律存在盲区,监管也有空缺。问题之所以复杂,重要原因在于监管对象数量多、规模大,传统手段难以实现一对一的实时监管。而直播厨房作业就不一样了,通过互联网监管不仅能够实时发现问题,而且直播还直接面向消费者,从而引入了监督力量,这无疑是用互联网思维监管食品安全的有益尝试。
除了“直播厨房”以外,更值得一说的是,7月14日,《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正式公布,其中无论是对网络食品抽检采取“神秘买家”的制度,还是强化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责任,抑或是突出社会共治在跨区监管中的作用,都将为保障网络餐饮安全建起制度屏障。
各地的尝试
我们再来看一下各地鼓励“直播厨房”的具体措施:
北京:鼓励从事网络订餐服务的食品经营者实施“明厨亮灶”,将其加工过程进行网上实时播出展示。
福建:鼓励从事网络订餐餐饮服务经营者在其网站或第三方平台公布厨房照片或者实时视频,推进从事网络订餐餐饮服务经营者实施“明厨亮灶”。
浙江:鼓励第三方平台对入网餐饮单位加工经营过程进行网上实时播出,接受消费者监督,推进入网餐饮单位“阳光厨房”建设和社会共治体系建设。
在各地一直有“阳光厨房”、“明厨亮灶”的呼吁。一些地方早已搞起了试点,推动餐饮企业主动改造和公开厨房,这种方式确有意义,但要看到部分餐饮企业并不具备改造条件,网络直播厨房作业则让“明厨亮灶”真正成为可能。
践行与作秀的一步之遥
说到尝试,最近许多地方试图通过网络直播,公开监管执法过程,例如山东潍坊市交警直播夜查执法、河南郑州城管直播街头执法,甚至还有山东烟台一镇党委书记直播推销樱桃......其实任何监管方式的设计都会有利有弊,但这些政务直播之所以其积极意义受到肯定,原因就在于它们打破了监管环节信息不对称,让信息透明化。
那么 “直播厨房”的监管模式,同样是成本最低的信息公开。将餐饮单位的卫生状况、操作过程,实时传递给消费者,最终倒逼商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趋势。愿景如此之好,但不要忘记实现这些的前提是,直播不能止步于尝试,尝试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否则难免流于形式,有作秀之嫌。
孟建柱集体会见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成立五周年部长级会议代表团团长 郭声琨参加会见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 [详细]
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消息,环保部今日通报,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会商结果,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预计1月6日-8日,京津 [详细]
习近平的2016年终系列之四:2016,习近平给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新华网 陈俊松【学习进行时】2016年,习近平多次出席对中国革命历史具有纪念 [详细]
今起至8日,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将召开。此次会议前夕,中纪委推出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持续刷屏网络,很多人不禁问道:这是反 [详细]
11月16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北京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主办方代表与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