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 原创 法治时评 时政 专题 高层 政法 综治 法院 检察 公安 司法 独家 发苑文艺 民生 图集 投票
一个差评引发的“血案” 我的“差评权”谁保障

发稿时间:2017-01-09 09:44:35 来源:
因为在“饿了么”订餐平台上给了一个差评,济南市民岳先生就遭遇商家上门“刀砍”报复。从呼死你、恐吓你,到一言不合就“拳打脚踢”,商家的报复手段迭出、不断升级。消费者的“差评权”该如何保障?

    一个差评引发的“血案” 暴力恐吓无奇不有

    1、人身伤害

    南京市民小董在淘宝上给男友买了一件毛衣,因卖家发错了货而给出差评。几天后,3个陌生男人到小董家中,对其和男友拳打脚踢。3人要求小董必须在当晚将差评和投诉撤回。小董无奈撤销了投诉,删除了差评,3名打手这才离去。

    2、个人信息遭泄露

    广州一女生使用“滴滴快车”后给出司机差评,之后竟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至某色情网站上,司机还配发编造的故事,称该女生是性工作者,因此其手机微信不断遭到陌生人骚扰。

    3、信息“轰炸”

    重庆陶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件衣服,并因为质量问题给了卖家一个差评,没想到却被对方报复,手机被设了“呼死你”,短短两小时内,接到了上百通电话。

    一名外国买家在亚马逊平台上购买一中国店家的智能插座,使用后给予差评,并配发长篇评论细数该插座各种问题。之后遭到店家员工多封邮件轰炸,不断请求买家撤销差评。

    4、收到“奇葩”物品

    武汉的小曹由于未能按计划领到门票而给了淘宝卖家差评。几天后,小曹在单位收到一副挽联和一个牌位,上面写着“曹×之灵位”。小曹通过查询发现,之前给差评的卖家在网上一家祭品店购买了灵位和挽联,并将收货地址填成她的单位地址。

    有着相似经历的不止小曹一人。泰州刘女士在天猫某化妆品专卖店买了一瓶隔离霜,给出差评几天后,竟然收到了卖家寄来的带血的卫生巾和几块狗屎,里面附着的一张字条“逢年过节都会有”。

    遭遇商家报复怎么办?一定记住及时报警

    在遇到类似纠纷时,买卖双方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邱宝昌律师认为,作为消费者,如果遇到网店商家的恶意报复行为,应当及时向网购平台反映,如果商家的报复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或威胁人身安全时,一定要及时报警。

    同时,邱宝昌提醒,消费者给出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恶意差评,不要使用侮辱性、攻击性的语言夸大事实。

    作为网店店主,如果遇到恶意差评,应当积极向网购平台投诉,必要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网购平台可以置身事外?平台具有调解义务

    网络购物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多了一个角色——平台。那么当商家和消费者遭遇购物纠纷的时候,平台是否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邱宝昌律师认为,作为网购平台,对于买卖双方的购物纠纷,具有调解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在消费者的权益收到侵害时,如果网购平台能够确定商家的身份信息,那么相关责任由商家承担。如果找不到商家,消费者投诉无门,网购平台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邱宝昌说道。

    如何保障“差评权”?加强监管 完善评价体系

    “差评报复”到底有多常见?据阿里巴巴工作人员介绍,卖家通过短信、阿里旺旺、邮件、电话等方式对买家实施侮辱恐吓,此类“恶意骚扰”的投诉约占整个消费者投诉的8%,严重影响了消费者购物体验。

    消费者的“差评权”到底该如何保障?除了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之外。平台还应加强自身管理,完善评价机制、严格惩戒体系、保护个人信息等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淘宝网出台新规,明确“恶意骚扰”管控范围,考虑到恶意骚扰的匿名性、消费者举证难等问题,增设“主动外呼取证”环节,主动联系该卖家的过往消费者,并结合卖家的前科记录、服务数据等做出决定,严重违规行为将被查封账户。

    某家装服务软件重新修改了点评机制,系统自动记录商家行为,自动生成评价,避免差评生成后,商家把“账”只算到用户头上。

    一些网约车、网上点餐等应用,接入第三方平台,实现司机、店家与用户号码的双向屏蔽,降低供需双方投诉后被骚扰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hnzx015
广告服务

推荐

回放

x